年份 |
奖项类别 |
名称 |
完成单位 (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) 及排序 |
1982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|
《中国鲤科鱼类志》(上下卷)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唯一) |
1985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|
异育银鲫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唯一) |
1987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|
“丰鲤”的生产应用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一) |
1990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|
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成技术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第一) |
1992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|
全雌型杂交鲤的培育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一) |
1993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|
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二) |
1995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|
银鲫天然雌核发育机理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唯一) |
1995 |
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|
青藏高原鱼类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二) |
1997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|
鱼类基因转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唯一) |
1997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|
小型草型湖泊渔业综合高产技术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一) |
1999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|
鱼类能量学机制的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一) |
2003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
紫菜种苗工程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唯一) |
2005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|
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渔业资源调控及高效优质模式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一) |
2005 |
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|
主要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育苗和性控技术的研发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第一)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(第三) |
2006 |
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|
低洼盐碱地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第四) |
2007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
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第一) |
2008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
凡纳滨对虾引种、育苗、养殖技术与应用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第一)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(第二) |
2009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
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(第一) |
201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|
多倍体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的遗传基础研究 |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(唯一) |
附件: